下载此文档

胰岛细胞功能评估.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胰岛细胞功能评估
第一页,共25页
一、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胰岛素原(PI)
(含86AA,包含-分子Ins和-分子C肽)
32/33裂环前胰岛素
65/66裂环前胰岛素
脱31、32前胰岛素
脱64、65前胰岛素
胰岛素+C肽 (31AA)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原及中间代谢产物仅占7%~9%
PC3
PC2
第二页,共25页
二、正常情况下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模式: △在静脉注射G的情况下: ●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二时相, ●第一时相在G刺激后1-2分钟即可产生,10分钟内结束。 ●第二时相在30分钟内达高峰,60~120分钟内结束 ●第一时相的作用: 减少肝糖输出 ① 有效抑制餐后高血糖 增加肝脏对G的摄取 ② 减少FFA生成 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③ 减少胰岛素抵抗 抑制脂肪分解
第三页,共25页
△在口服G或平时进餐后由于血糖上升比较缓慢 ●血浆胰岛素高峰在正常人多出现在30分钟或45~60分钟,而不出现在0~10分钟,所以称为早期分泌。 ●高峰后的分泌曲线称为后期分泌。
△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受损早期表现主要是第一时相消失,按着是第二时相分泌量增加和分泌峰值的后移。
第四页,共25页
三、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评估的重要性
  ●是了解DM的发生、发展,预测DM的预后的重要指标;
  ●是临床上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是临床上对DM分型的依据之一:
   1型DM的“低平曲线”;
   2型DM的“高峰后移”
第五页,共25页
四、β细胞功能的评估手段   ●血糖的测定   ●血浆Ins、C肽和PI的测定   ●结合各种刺激射放试验   ●临床上常用口服葡萄糖试验进行测定     75g    /kg
第六页,共25页
五、β细胞功能评估的时机问题
 ●排除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应急状态
 ●注意“高糖毒性”的影响,一般要求空腹血糖<,否则评估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β细胞功能。
 ●陈X,男,20y 新发病时(并酮症酸中毒)C肽释放试验结果 0h= 1h= 2h= 3h= 用胰岛素治疗(CSSⅡ)后半年,复查C肽释放试验: 0h= 1h= 2h= 3h=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测C肽作为评估指标。
第七页,共25页
六、评估中胰岛素和C肽测定问题
 ●目前采用RIA测定的是免疫活性胰岛素或C肽,其中包含胰岛素原及中间代谢产物。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原仅占免疫活性胰岛素的7-9%,对真胰岛素影响不大。
第八页,共25页
●在DM人群:
 北京医科大报导:28%
 本DM中心:31%,最高可达40%
●在IGT患者:PI占20%左右,甚至在NGT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PI也有明显升高。
●应以真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作为评估指标。
第九页,共25页
七、完美的β细胞评估方法应该既反应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又反应其达峰的时限。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中的困难
  1. 胰岛素分泌方式的复杂性
第十页,共25页

胰岛细胞功能评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1.11 MB
  • 时间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