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 1分,计 20分) 1 ,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 ,二是指___________ 。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 ,西汉_______ 和___________ 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 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 ,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 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 。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 868 )刻印之___________ 。 6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 、郑樵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文献通考》。 7 ,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 、《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 等考史名著。 8 ,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 ;金文则指___________ 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_____ 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 年,绵延整个 20 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二、名词解释(每个 4分,计 20分) 1,汗青; 2,辑佚; 3,四分法; 4,线装; 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 20分) 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 8分):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 12分): ①, 《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 1994 年版,下同) 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日知录集释》卷五) 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日知录集释》卷七) 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日知录集释》卷九) 四、文献翻译(每题 10分,计 20分) 1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 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韩非子·有度》) 2,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史记·六国年表序》) 五、简述题(每题 10分,计 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 1分,计 20分) 1,1983 年颁布的中录有___________ 的一切载体”。《中录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一切载体”。 2 ,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 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 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_____ 。 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________ 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___________ 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郭沫若和董作宾。 7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__________ 时代、___________ 时代、缣帛时代、___________ 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大类。 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
文献学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