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族风》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背景音乐:《天堂》
男儿三艺
那达慕
蒙古三件宝
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欣赏《辽阔的草原》
1955年“长调歌王”宝音德力格尔以这首歌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金牌。这首歌借喻草原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生活不够一帆风顺的惆怅不安之情。
长调
长调 牧歌
短调 嘎达梅林
蒙古族民歌的体裁众多,其中以”长调”和”短调”最具代表性.
长调的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巨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的结构规整,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
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是其人民长期的居住地区特点,
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蒙古族民歌特征
藏族民歌
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即出现了论述
藏族音乐的专著。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
大类。民间音乐中又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
乐五类。
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
长高亢;劳动歌的节奏鲜明,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有的则较为自由;
爱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开阔自由。
、
藏族的头饰
青海玉树等地,藏族妇女以长发为美,她们把满头乌发编成几十条至上百条小辫,条条发辫排列等距地披散在背后。头上多横披、竖挂宽宽的两三条饰带。带上缀饰硕大的玛瑙、琥珀、珍珠、彩玉及金银饰品,极为醒目。
西藏地区妇女的头饰则以巴珠最为典型。
拉萨一带的巴珠为三枝状或三角状。
日喀则、江孜一带的巴珠为弓形。
全用珍珠嵌缀的叫“珍珠巴珠”,最为名贵。珊瑚巴珠次之。过去,佩戴巴珠是有品价限制的,珍珠巴珠只有世袭贵夫人才能佩戴,一般贵夫人只能佩戴珊瑚巴珠。第一次戴巴珠,表示姑娘已经长大成人了,按照传统习俗,父母还要为她举行一次贺礼,以示衷心祝福。
帮典
“亦作“邦典”、“邦垫”、“邦单”、“班代”等。藏语音译,意为“围裙”。藏族妇女的毛织围裙。流行于西藏等地。多用羊毛纺线、染色,织成条状,再缝合成长方形,加里子,上端两侧加带而成。纺织精密、色彩鲜艳、美观大方。
过去多限于已婚妇女系戴,现在小姑娘们也喜欢戴了。每逢节日喜庆,往腰间一系,有如彩虹罩身,几人、十几人簇拥在一起,更是缤纷多彩,娇艳动人。
独特的民族风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