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学研究-唐太宗《帝京篇》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学研究-唐太宗《帝京篇》赏析
 
 
  唐太宗《帝京篇》组诗由十首诗和一篇序文组成。序文交待了写这一组诗的意图,这十首诗则是唐太宗实践创作意图的产物。其中的第一首描写了皇宫之恢弘与壮丽,第二首至第九首则分别描写了太宗读经典、欣武宴、赏音乐、追逸趣、游翠渚、玩琴书、饮玉酒、观艳舞的生活情状及其感悟,第十首则综合抒写了唐太宗的人生理念和为政态度。读这组诗,我们可以领略一代英主的胸怀和志趣,同时我们这些平常人也可以从这组诗所蕴含的情理中获取人生的若干启示。
  一、博读经书是唐太宗宫廷生活的必修课
  岩廓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注:淹留一作忘忧)
  这是唐太宗《帝京篇》的第二首诗。这首诗记述了唐太宗勤奋读书的事迹。唐太宗忙完了庙堂之上的朝廷大事,就到崇文馆去了。干什么呢?他取出宝匣中的龙图,展开由金绳编的书简,他在读书。龙图应该就是指河图,由此可见,《易经》是他最喜欢读的书了,或者说《易经》是他的必读书。不但读《易经》,他还读三坟五典,三坟五典是上古时代三皇五帝的书,唐太宗读三坟五典就表明他是喜欢效法上古圣人的。唐太宗读书并非浅尝则止,而是不厌其烦地读。“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就是明证。唐太宗读起圣贤的书来,往往会进入忘忧忘我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这首诗的尾联所合之意。
  唐太宗喜欢读《易》还可以从第十首诗看出。第十首诗的第七联是: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六五”与“四三”比较难解,但《帝京篇》的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唐太宗喜欢读《易经》,于是我们不妨在《易经》中找找答案。不难发现,《易经》中确有“六五”与“四三”的出处。“六五”是一些卦的阴爻五位,比如坤卦“六五”爻的爻辞是“黄裳。元吉。”朱熹认为,之所以能够获得“元吉”是因为 “以阴居尊,中顺之德,充诸内而见于
外”。后人则解释为“居尊而能柔和谦下。”又如大有卦“六五”爻的爻辞是“厥孚交如。威如。吉。”朱熹解释为“大有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己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也。”《易象》的解释是:“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意思就是说以自己的信来启发他人的忠信之志。后人则解释为“以诚信交接上下,威严自显,吉祥。”再如临卦“六五”爻的爻辞是“知临,大君之宜,吉。”《易象》解释说:“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朱熹解释为“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其实,有三十二个卦有“六五”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六五”爻之爻辞大体上都是倡导诚信、节俭、谦和、守正等优良品德的。所以唐太宗感到要永远保持这样的品德是很难的。“四三”则可从朱熹的《周易本义》中找到出处。《周易本义》卷末上有《周易五赞》,其中的《述旨》就说:“恭惟三古,四圣一心”。查《汉书·艺文志》,有“《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句,其中的“三古”当指伏羲、神农、夏禹三个上古圣人所代表的时代,而“三圣”当指伏羲、文王、孔子。由于周公这个人对《周易》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所以他是不能被略去的,这样就成了四圣。到了朱熹所在的时代,程颐已经成了圣人,因此《述旨》中的四圣当指文王、周公、孔子、程颐,而伏羲则因包含在三古中而不再重复提了。四圣三古有如日月经天,实在是难以仰观清楚的。
  对唐

国学研究-唐太宗《帝京篇》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21-10-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