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音版七年级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贵阳四十中 万 玲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民歌的种类和体裁,尝试进行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进行创编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艺术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运用“鱼咬尾”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剪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运用成语接龙的游戏导入新课,为后面音乐知识做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播放《沂蒙山小调》音乐和沂蒙山风景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风格并熟悉旋律。听完后提问学生: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我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的感受。这是山东哪个地区的歌曲?(沂蒙地区)简介沂蒙山及歌曲创作背景。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歌曲以亲切优美的旋律,热情的歌唱沂蒙山区的秀美风光,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沂蒙山人民的幸福生活!)
3、教师:这首民歌非常简短,只有四句,但在短短的四个乐句中,却藏有许多音乐奥妙,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里边究竟藏了什么奥秘呢?(开始暗示学生注意旋律进行的特点:鱼咬尾)
二、赏析歌曲:
1、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
2、跟教师学唱曲谱,注意衬腔的节拍。
3、分析曲谱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鱼咬尾”的歌曲创作特点,并用“鱼咬尾”的创作规律来和学生做游戏:
教师: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4、填词练唱。提示学生找出歌曲的衬词“哎“,教师向学生示范衬词的唱法,以便突出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
5、演唱技巧提升。
学生自主跟范唱演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并提示学生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及分类
1、民歌的起源:
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
2、民歌的分类: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人音版七年级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