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大趋势。
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愈益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经
济资源(包括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跨国流动,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
济的变动愈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各国在一定时期都不可避免的对金融部
门进行管制。众所周知,管制带来的是对经济的扭曲,而自由则代表着效率。今天,已经达
到了金融自由化阶段的发达国家正从自由有效的金融市场获益;而对于处于金融自由化改革
不同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困扰它们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地进行自由化,并从
自由化中获益。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承认《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
按照承诺有义务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应该说,
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和起飞的必然选择,是被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的一
条硬道理。但并不是金融自由化本身就会自动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处
理好管制与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已经成为一个
具有紧迫性的现实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大量国际和国内
学术界最新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金融自由化理论,考察其科学性,并通过金
融自由化实践对各种流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实证,从而鉴别各流派的适用性,得出结论。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直面中国金融改革现实最主要的问题,提
出了很多肯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对于促进金融自由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中国金融
开放的实践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
一个基本轮廓,即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金融自由化过程。这本质是一个复
杂的制度变迁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而不仅仅是一个以宏观经济变量来衡量的技术
性增长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的金融自由,各个国家包括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都是有
条件的自由;盲目自由化、急于自由化只会带来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
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在第1 章绪论之后,第2 章用较大篇幅系统梳理了金融开放和金
融自由化理论的理论基础、起源及其发展,紧接着对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
通过对金融自由化理论流派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经济学家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上的贡献,以
及不同理论流派在经过实践验证后生命力的强弱。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主要内容的整理,界定
金融自由化的内涵外延、推进方式、经济效应、实施顺序和初始条件等。因此,第一部分可
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它既可以为研究中国金融开放提供理论铺垫,也可使我
们从文献综述中总结关于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各种理论描述,从中得到启迪。
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3 章对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比较研
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系列成功实施金融自由化
的启示。针对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副产品——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角度的分析。通过研究,
我们发现金融自由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我们的实证研究表
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处于劣势,面临尴尬选择:如果不继续进行开放,则在
国际经济舞台上会更被动,被世界经济潮流远远地甩在后面;如果进行开放,却又由于一系
列的改革挫折而无法准确把握好今后的实施战略。对于这种两难选择,发展中国家所能做的
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坚决地顺着金融自由化的方向走下去,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第三部分是对策研究。研究中国推进金融自由化的战略性问题和关键性问题。第4 章对
中国金融开放的程度进行了科学判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最优模型,并
进行了实证判断,得出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已经不是从零开始,已经走过了金融自由化的一段
历程。但作为渐进式改革成功典范的中国来讲,前期的改革并没有为今后的改革提前买单,
而是留下了不少埋伏。为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有突破长期形成的金融抑制,走向更加自由
的市场化方向,才能有效克服金融抑制带来的效率损失,实现金融业的更好发展。提出在全
球化背景下,当中国引入开放经济这一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新增变量,起步不久的中国金融自
由化改革必须从战略上修正原有金融改革路径,进入快车道发展,才能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最
优安排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