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进展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防止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 mm Hg,并防止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的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的管理。
【适应证】
颅内压监测指征:
(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 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
②评分3 ~8分但 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 Hg = kpa)且高度疑心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展颅内压监测;
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展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展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有创颅内压监测
(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和硬膜外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图1
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菌条件下,选右侧脑室前角穿刺,于发际后2cm(或眉弓上9cm),中线旁2. 5cm处颅骨钻孔,穿刺方向垂直于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一般为4~7cm。置
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入内径1~1. 5mm带探头的颅内压监测导管,将导臂置入侧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测仪相连接。将传感器固定,并保持在室间孔水平〔图2〕。如选用光导纤维传感器须预先调零,持续监测不会发生零点漂移。如选用液压传感器,那么监测过程中成定时调整零点。
图2
优点:颅内压测定准确。方法简单易行;可通过导管连续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或留取脑脊液化验,适用于有脑室梗阻和需要引流脑脊液的患者。
缺点:易引起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脑室移位或受压、塌陷变小置管困难。
②脑实质测压:是目
颅内压监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