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doc最新版
精选doc最新版
.
.
精选doc最新版
.
采购术语
(BUYING TERMINOLOGY)
商品(MERCHANDISE,PRODUCT,ARTICLE):卖场销售的产品,经过商品化(MERCHANDISING)的陈列过程成为顾客可以选购的形式,称之为“商品”,亦可称为“存货管理单位”(SKU,STOCK KEEPING UNIT),每个商品应有一个相对应的“店内码”或“国际码”,以便于管理。
商品结构(ASSORTMENT MIX):是指符合公司市场定位及商圈顾客需要的“商品组合”。商品结构应明确定义各采购部门的大组描述、小组描述、商品群、品项数、品牌数、最小规格包装、畅销价格带、直线陈列米数、及陈列层板数等。
商品大组(ARTICLE GROUP): 这是商品结构第一阶(FIRST LEVEL)的分类方式,亦可称为大类,通常生鲜为10~59大组号,食品干货为60~99大组号,非食品(含家电)为100~199大组号,中间可以断号。商品大组是商品属性或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分类。例如:文具业种里的“书写用品”,饮料业种里的“碳酸饮料”,食品业种里的“国产水果”、家电业种里的“视听家电”,或服饰业种里的“男装”或“女装”等。
商品小组(ARTICLE SUB-GROUP):这是商品结构第二阶(SECOND LEVEL)的分类方式,亦可称为“中分类”,通常每个大组可再细分为4~9个商品小组,电脑系统里的商品小组与采购部门别是对应的。原则上同一商品大组里的商品小组都归属同一个采购部门,但偶尔也有例外。商品小组当然也是属性或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分类,但比商品大组更细化一点,例如:“书写用具”的大组可再细分为“铅笔、原子笔”、“麦克笔、签字笔”等商品小组。同一个商品小组的商品应陈列在一起,因为它们是有互相关联或可互相替代的一群商品。
商品群(CATEGORY):或称为品类,这是商品结构第三阶(THIRD LEVEL)的分类方式,亦可称为“小分类”,它比商品小组分得更为细致。为了简化管理,商品群在电脑系统是不存在的,但在商品结构表它是采购人员在构建商品结构时,非常重要的依据。每个商品小组里的商品群都是完全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例如:个人清洁用品里的
精选doc最新版
精选doc最新版
.
.
精选doc最新版
.
“洗面乳”、“洗面皂”、“香皂”、“沐浴露”等。门店陈列时应集合同一商品群集中陈列,方便顾客选购。
商品描述(ARTICLE DESCRIPTION):或称为“品名”,它应具备“品牌”、“商品名称”、“规格及包装方式”、及“销售的包装数量”,例如: “飘柔洗发水(中性)400ML/瓶,12瓶/箱”是以整箱销售,若以单个来销售,则商品描述改为“飘柔洗发水(中性)400ML/瓶”。商品描述应与实际销售的包装上所印刷的品名一致为原则,避免按供应商报价单所注明的内部习惯名称,毕竟商品描述主要是给顾客及公司员工看的。
货号(ARTICLE NUMBER):每一个商品都应有一个货号,电脑可辨认的货号包括:“新一佳货号”及“国际码货号”,可以扫描或手工输入的方式让电脑辨识。新一佳货号是以“13”的倍数渐增的,最多可至六位数,即总共76,923个货号,最先建档且为电脑接受的货号为“000013”,其次为“000026”,依此类推。任何货号若处于状态“9”(注:没有存货、订货、及应付帐款的状态)时,即被删除,此时该货号会自动变成一个新的货号。原商品的历史资料不复存在。此种做法是要避免电脑档案无限制地膨胀,便于管理,并降低硬件上的投资。国际码货号是在每一个国家设有“条码管理委员会”按国际惯例对每一个广为流通的商品注册一个国际通用的条码,通常为13码,国际码主要有美国的“UPC码”及欧盟的“EAN码”。
供应商(SUPPLIER, VENDOR):或称为“厂商”,即供应商品的个人或法人。一个门店的供应商以500~700家为宜。供应商过少则供应链受垄断,容易产生弊端,不利于新一佳;但供应商过多则采购量分散,采购价格没有优势,且订单处理程序复杂,流通费用过高,同样不利于新一佳。供应商可以是农民、生产基地、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限一级)、进口商等,应避免太多中间环节的供应商,例如:二级批发商、经销商、皮包公司(倒爷)、或亲友所开的公司。
制造商(MANUFACTURER):或称为“生产厂商”,它是主要包装食品及轻工制品的供应商。它以原料或零组件(自制或外购),经过较为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及生产工序,制成一系列的日常消费用品(
精选doc最新版
精选doc最新版
.
.
精选doc最新版
.
CONSUMER GOODS)。较有规模或品牌信誉的供应商除了制造的功能外,通常还从
采购术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