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背影》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七中学 郑红霞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因此在课前我利用早读让学生作了充分的预习,并具体提出预习的要求,课上又设计了“检测预习”这一教学环节, 在“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这一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默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一教学理念也是我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了“研读文本,感悟背影”这一教学环节,提出了几个思考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再让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新课程标准还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字质朴,感情深沉而内敛。这篇文章本来是供初三的的学生学习的,在教材改革后,改为供初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初二年级的学生只有十二岁或十三岁,年纪小、理解力比较弱,往往无法体会文章中深沉而内敛的情感。如果简单地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的。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初中教育已经迎来了“独生子女”的时代。这一代的孩子并不缺乏亲人的关爱,而是缺乏对亲人关爱的敏察与体悟。他们幼稚却又自以为成熟,他们热切渴望享有一片自己的自由天空,他们对于父母只是一味叛逆,一味抗争。编者把此文编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文来感悟父爱。因为本文父爱是融入到特定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之中,因此,学生理解父爱的深沉又是本课的难点。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了“品读细节,质疑探究”这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细节之处去分析理解,让学生大胆的思考,认真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句子,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大胆说出来,特别是在读父亲的四次眼泪和四次背影时,学生们畅所欲言,气氛高涨,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被调动了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2.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3.学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
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材分析】
《背影》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