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随想
有人说:有没有读书的习惯,是否会终生保持,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生活乐趣,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需求;手不释卷,是知识分子的一种习惯。下面谈谈我对读书的几点想法:
一、今天,我们为何而阅读?
1、读书是为学、从教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
有广博而深刻的知识。”这就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读什么决定了教什么,有多广的
阅读视野决定了有多高的教学境界。▲ 我直到今天,都为自己的文化修养先天不足感
到自愧,所以从参加工作开始,不,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因
为我要补的东西太多了。(李镇西)
教师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也会让我们更加善于反思,善于完善
自己的言行,远离浮躁,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教师只有不断地多读书,才能拥有
源头活水,才能不断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
生的发展。读书,还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经营得风生水起、不同凡响。因为,书,永
远是课堂里的灯塔!
2、读书能唤醒教师心灵
帕克·帕尔默曾说,教育的最高理念是要从人的心灵深处引出智慧的内核,教师
以心灵导师的身份来启迪生命。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唤醒自己的内心力量
,保持与自我内心世界畅通无阻的对话和反思。只有当教师能够真实地倾听自我,能
够自如地与自我内心意识对话交流,教师的生命意识才会觉醒,教师才有能力且有勇
气圆融自我人生。事业因圆融而和谐,人生因和谐而幸福。这一切的改变,都可以由
教师的阅读而开启。读书,可以唤起教师的心灵力量。
二、我的阅读经历
“口口声声说工作忙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工作至多干个合格,绝对不会获得优秀。世
上有哪一件工作能超得过读书的重要?
一个人所读书籍的质量,其实就是他的生活的质量,其实就是他的生命的质量!”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是没书读,整天游玩于田野、
山间,是个十足的野孩子;长大后,一些功利性、强加性的阅读也占据了我的大块面
时间,一段时间中,我与大家一样,成了忙于应付的“陀螺”。身为教师的我疲于应
付,生活与生命是如此的粗糙、黯然,多么悲哀!
于是,我尝试着,每天定出时间来阅读。阅读走进了我的生活,融入了我的生命之中
。渐渐地,在与书相伴的每一个日子里,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就像吃饭一样
重要,如呼吸一样自然了。不觉间,我也手不释卷了起来。
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1、蜻蜓点水式的功利性阅读
虽说,见缝插针、急功近利似的实用主义阅读,未必真正适合教师。但纵观现在我们
许多教师的阅读现状,不得不让人忧之甚忧。一曰“不读”。快节奏的生活孕育了快
餐文化,正儿八经地读书被看作是“不合时宜”。“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情景更成了
奢侈。二曰“没时间读”。许多教师每天从“鸡叫”忙到“鬼叫”,终日陷于上课、
作业、试卷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自己,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
与此相比,我们在忙于手头琐事的同时,能经常翻阅各类杂志,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
动态,这种快餐式阅读,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总还是
关于读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