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轴对称图形 (2).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扬州市邗江区槐泗学校 孙伏龙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和平移旋转一样,轴对称也是图形变换方式之一。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及学习图形的变换打好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课标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因此本课教学重点是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和画出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其中正确的识别轴对称图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设想
1、情境教学法。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创设合作交流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活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体验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置身于活动体验中。通过闯关游园等活动,环环相扣,激发兴趣。
三、说学法指导
1、观察操作法。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2、合作交流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思维互补,获得成功。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以上的认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联系生活,感知对称
课前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截取其中的部分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共同特征,接着让学生找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本环节创设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实物的抽象图形,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适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
1、折一折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天安门、飞机和奖杯抽象成平面图形,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个图形,任意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动手对折,引导观察发现。
2、说一说
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
本环节,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的过程中,亲历轴对称图形初步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的把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强调了重,化解了难点。
(三)运用特征,实践创作
本环节的操作是对已经认识的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应用,是一次深化认识的操作活动,也是一次张扬个性的创造活动。整个流程结合世博会的召开,学生自主闯关。
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

轴对称图形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t52072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