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控制出现出血及休克处理
【概述】
当血液(主要指红细胞)从血管或心脏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流入(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控制出血示采取各种止血方法、紧急措施抢救出血伤员,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所致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
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示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
休克 常为大失血所致的临床表现,有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口唇青紫、皮肤湿冷、脉搏细弱或摸不到,心律加快、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尿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下降;在无严重外出血可见时必须考虑胸、腹内脏的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长骨骨折等。
【诊断要点】
休克诊断要点
神志:烦躁不安,表现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皮肤:苍白,湿冷,口唇及肢体发绀。
呼吸:浅快,微弱。
脉搏:细速,口渴,尿量<20ml/h。
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脉压<20mmhg。
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血的特点: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创面渗出,危险性小。
出血的种类: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出血。
【治疗方案及原则】
抢救措施 平卧少搬动,保持安静,保暖。
保持呼吸道通畅,用鼻导管或面罩给养。
特别护理 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深静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升压药 多巴胺20-8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必要时加用间羟胺10-20mg。
扩容剂 用葡萄糖苷,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200/(贺斯),输血。
病因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输血或贺斯静脉滴注,必要时手术止血。
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钠100-200ml静脉滴注,根据血气结果调节用量。
纠正低血压 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若血压仍不稳定,选用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10-20mg,加入1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硝普钠50-100mg加入250-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0mg加入250-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小于14滴/分。
可编辑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可编辑
防治并发症 防治肾衰竭、ARDS、MODS、MOF等并发症。
休克抢救程序:
维护重要脏器供血供氧 畅通气道,双鼻管输氧,以流量2-4L/min为宜,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体位:头与双下肢均抬高20°左右,对严重休克的患者应去枕平卧位;开放静脉通道或双条静脉通道,低温者保暖,高热者物理降温。
迅速病因治疗 创伤性:止痛、包扎、固定,内脏破裂及早探查,失血、低血容量性:扩容、输血、中分子葡萄糖苷、血浆、白蛋白等。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而详细地记录病情变化。
完善各种辅助检查。
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脏器灌注。
【处置】
止血 在创伤中主要因大量出血而出现的休克,控制出血量是创伤性休克急救处理的紧急措施,成年人出血量超过800-1000ml就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控制出血有六种有效止血方法。
压迫止血法: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
指压止血法:只使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现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指对准上臂中段内侧压迫肱动脉。
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桡动脉。
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指屈肢加垫止血法: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形固定。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橡皮止血带止血:常用的止血带是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注
临床诊疗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