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
主备教师:周晓辉 复备教师: 审核人:
一、内容分析
本文为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鱼这件事给“我”的一生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通过回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鲈鱼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回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鱼的事。 第一层(第1~3自然段),写11岁时,“我”随父亲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傍晚去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好大的鲈鱼。 第4~10自然段),写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非常不理解,心情沮丧极了。 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写钓鱼这件事对“我”的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教学难点: 是理解本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二、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能读,但不一定读得懂。幸好课文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教学中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学习方式
教师引导法 读悟结合法
三、评价方式
习题检测(在第四环节实施)、口头交流(在第二环节实施)、小组汇报(在第三环节实施)
四、评价样题
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 ,事情是按照( )记叙的:从( )写到( ),从不肯( )写到( )最后写( )。
五、导学准备 课件
六、导学流程
一、以情激学,明确目标,在兴趣引领中追寻快乐;
、导入新课
师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读课题,理解:启示的意思,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板书:钓鱼 启示)我们要学会从课题中捕捉课文的相关信息,
13钓鱼的启示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