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请闭目想象一种情景,夕阳西下,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湖面上,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在这个美丽的月夜,将会发生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呢?
二、预习探究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你最难以理解的又是哪部分?
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
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探合作交流
1、课文是用什么例子来说明道德抉择这个问题的?
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是”指什么?这里的“非”
又指什么?
(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放了
就是正确的。)
3、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就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看来道德的确是──(齐读: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可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放与不放的问题,究竟“难”在哪里呢?
四、品读体验
⑴ 鱼好大:
⑵ 鱼难钓:
(3)钓鱼不容易:
(4) 无人知:
过渡小结:在这种情况下要放弃鱼,真难啊!如果钓鱼的人是你,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不愿意放了它?可我最终放弃了,只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哪句话?
⑴ 出示这句话: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
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⑵ 细细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
(父亲也很不舍得放这条鱼,从“盯”、“好一会儿”可以感受到,同时父亲又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放。从“得”可以
看出父亲的态度是坚决地,没有商量的余地。)
⑶ 正是这样,父亲在“我”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道德的选择,就帮我摆正了标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是与非,如何去选择,这难道不
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吗?让我们再来齐读父亲的话。
四、深悟启示
1、是呀在人生旅途中,我会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
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是什么鱼?(就是诱惑自己的利益。)
2、在这34年中,“我”会遇到什么样诱惑的“鱼”呢?
当“我”拿到100分的考卷,却发现
钓鱼的启示 (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