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计划总结—新课标语文学习体会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在学完拼音后,安排识字(一),共四课,其中第一课是《
一去二三里》,课文要求学生在插图所示情景下,学习一首简短的小诗,并认识“一~十、
里、去”十二个生字。对刚入学一个半月的学生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所有的汉
语拼音,负担已经不算轻,但识字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呢?《语文新
课标》第一学段的目的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
愿望。这就要求老师掌握学生身心开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以下是本课的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有一群数字宝宝也来到了我们周围,看!他们来了。(十个小朋友戴“0~9”的数字
头饰上台,同时,老师把“一~十”的生字卡片发给台下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
本人的朋友吧!
生:(齐唱《找朋友》)拿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一边表演一边上台找到数字朋友。
小孩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就应该让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喜爱学习语
文,喜爱识字。充分利用师生手中的卡片,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
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案例二)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数字,你能用今天学的数字说一句话吗?
生1:(举着手中的卡片)我今年六岁了。
生2:我的“大拇指”有十个了。
生3:我是一(四)班的小学生。
……
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络,以
上案例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根底上,利用儿童的生活经历,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
物结合起来,表达语文知识和才能的实际运用。
教学是施行《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课标所表达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老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就要求老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本身的综合素养。应制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
语文计划总结新课标语文学习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