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图实验课例: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西宁十二中 甘瑞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
1、跨学科创意导图制作法。
2、历史情景创意法。
3、分组讨论、相互探究法
【学法指导】
1、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并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要点,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利用跨学科中的创意导图融汇历史知识,完成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并初步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现本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新设计、回顾旧知】
一、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国家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你们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屏幕展示之前完成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曲线图)
(提问学生辨识图中的曲线图是哪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回答后播放录制的学生讲解微课。
(完成后,教师引导回顾之前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以英国为例:
二、提问、总结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二、【自我突破、学习新课】
探究一 俄国废除农奴制
引入化学学科知识概念、完成历史材料梳理:
师:在大家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中,那些物质会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爆炸?
我们把这个过程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那么,大家可否在分析俄国革命发生的背景之后,也归纳出这样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呢?
(教师PPT展示农奴制改革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相互讨论、交流,总结得出)
师:那么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最终有没有拯救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危机、改变俄国落后的局面呢?
通过合作完成对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从而一起推导出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探究二 日本明治维新
师:大家刚才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学习,那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个更有挑战的任务。老师只给大家两张图片,请大家完成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方程式”。
(师:那么日本有否顺利度过这次难关、顺利从众列强的包围中突围呢?)
生:通过向西方学习。
师: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恰好可以用——“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
第2课 俄国的改革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