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流行性腮腺炎.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mumps) 西安交大第一医院传染科潘巧玲一概述病原学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的单股 RNA 病毒,球形,直径 100 ~200nm 。依据小的疏水蛋白基因序列的差异腮腺炎病毒可分为 A~J10 个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含 6种主要蛋白及两种抗原核壳蛋白(NP) 发病后一周出现NP抗体,此抗体无保护作用,可用于诊断。多聚酶蛋白(p) 三者均为可溶性抗原( S抗原), L蛋白 2 个包膜糖蛋白即: 含血凝素的神经氨酸酶( HN)糖蛋白又称 V抗原,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感染后 2-3 周才出现。血溶-细胞融合( F)糖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之间融合作用。基质蛋白(m)在包装病毒中起作用?病毒存在部位:病程早期可从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病毒。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的宿主。可在鸡胚,羊膜, 人及猴的组织中培养。抵抗力: 对物理和化学因素敏感, 均能在 1%来苏尔,乙醇, % 甲醛溶液中 2~5min 内将其灭活, 紫外线照射也可将其杀灭,5 5℃~60℃10~20min 失去活力。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4 ℃时可存活 2个月。流行病学㈠传染原: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在腮腺肿大前 7天至肿大后 9天均可检出病毒。㈡传播途径: ㈢易感人群:以学龄儿童多见, 无免疫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力。㈣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腮腺炎病毒经呼吸道进入口腔黏膜及鼻黏膜上皮细胞及脸部淋巴结大量增殖人体第一次病毒血症该病毒随血流播散至腮腺中枢神经系统第二次病毒血症波及其他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炎征血溶-细胞融合( F)糖蛋白。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chanrgzhouh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