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 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 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3、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2.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四种境界.
,明白身处平凡也应该有精神追求,人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对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信息。
一、故事导入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 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 “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作者介绍
1、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初读课文
请同学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设疑导引,学生讨论交流。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明确:人生的境界
?找出文中的阐释。
明确: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3.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几种境界呢?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明确: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4.划分这四种境界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觉解。什么是觉解?了解和自觉。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人对所做的事情的觉解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四、整体感知
(一)自然境界
首先,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自然境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自然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生七嘴八舌)。
明确:自然境界的人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板书:蒙昧。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
自然境界:被动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则,懵懂无知,纯人.
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大家听过放羊娃的故事吗?
有一记者前往山区,:“你放羊为什么?”“卖钱.”“卖了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孩子。”“有了孩子呢?"“放羊。”这个放羊娃的境界就是自然境界。他的悲剧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乏觉解,对自己的人生境界缺乏领悟。所以有句话说治“贫"先要治“愚”.
(二)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是无所求的,可慢慢地,人就要从无求走向有求,?自己读读看,并说说该境界的具体内涵。
明确:功利境界的人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有功利意义。
功利境界:主动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俗人。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人生境界》教案
生活中这样的人多不多?多!
读高中为了考大学。。
项羽和曹操,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奸雄,但他们都是功利境界,因为他们都是为自己.
(三)道德境界
既然功利境界是不完善的人格,他就必然被较完善的人格所否定,冯友兰称之为道德境界。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比较一下,道德境界和功利境界有什么区别?道德境界的
《人生境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