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测定 实验十 食用植物油脂
第一页,共11页
一、目的与要求
1、学习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用植物油脂主要特性的分析,包括试样的制备分离提纯、分析条件及方法的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综合训练食品分析的基本技能。
2、掌握鉴别食用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基本检验方法。
第二页,共11页
二、实验原理与相关知识
油脂酸价:酸价(酸值)。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起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过氧化值: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以及含量的大小,即可判断油脂是否新鲜和酸败的程度。常用滴定法,其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计算含量。
羰基价: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其原理: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胺的反应产物,在碱性溶液中形成褐红色或酒红色,在44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可计算出油样中的总羰基价。中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规定:羰基价≤20 mmol/kg。
第三页,共11页
三、仪器与试剂
(一)实验室提供下列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碘量瓶 250mL;各种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10ml具塞玻璃比色管;常用玻璃仪器。
2、试剂
酚酞指示剂(10g / 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碘化钾溶液(150g/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 L;韦氏碘液试剂;三氯甲烷(分析纯);环己烷(分析纯);冰乙酸(分析纯);可溶性淀粉(分析纯);饱和碘化钾溶液;精制乙醇溶液;精制苯溶液;2,4-二硝基苯肼溶液;三氯乙酸溶液;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第四页,共11页
三、仪器与试剂
(二)学生自配及标定试剂
1、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 L)的标定:(按GB601标定或用标准酸标定)。
2、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液:按乙醚—乙醇(2+1)混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所配的KOH溶液中和至刚呈淡红色,且30s内不退色为止。
3、 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的配制: 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4、淀粉指示剂(10g / L)配制:,加少许水,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至透明,冷却。
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 L)配制: / 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稀释。
第五页,共11页
四、实验步骤
(一)酸价测定
分析步骤
—,置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液,振摇使油溶解,必要时可置于热水中,温热使其溶解。冷至室温,加入酚酞指示剂2-3滴,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
结果计算
X =V×C×÷m
式中:
X——试样的酸价(以氢氧化钾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V——试样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单位毫升(mL);
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实际浓度(mol/L);
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C(KOH)= / L]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六页,共11页
(二)碘价测定(韦氏法) 参照GB/T5532—1995
分析步骤:
试样的量根据估计的碘价而异(碘价高,油样少;碘价低,油样多),。将称好的试样放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环己烷—冰乙酸等体积混合液,溶解试样,,盖好塞子,摇匀后放于暗处30min以上(碘价低于150的样品,应放1h;碘价高于150的样品,应放2h)。反应时间结束后,加入20mL 碘化钾溶液(150/L)和150mL水。 / L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浅黄色,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剧烈摇动后蓝色刚好消失。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一空白实验。
结果计算
X =( V2-V1)×C×÷m
食品的测定 实验十 食用植物油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