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将“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市场、体制、结构、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提高产品档次,创建名牌产品,加快结构调整,拓展销售市场。围绕果品、蔬菜、粉丝、粮油、畜牧五大行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全市筛选出十大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抓好重点扩改项目实施,促进其形成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地建设,鼓励农户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建基地,增强结构调整针对性。2004年全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达到5亿元,食品工业投资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6000万美元,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7000万元、2亿元、1000万美元和10万吨。 二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按照“保一块、稳一块、活一块”的思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一块”主要是保粮油面积35万亩,其中粮田25万亩,花生10万亩;“稳一块”主要是稳定发展优质果品面积35万亩;“活一块”主要是其它经济作物10万亩,形成弹性农业结构。要通过市场和龙头企业引导,政府宏观调控,鼓励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围绕市场需求调、围绕优势产业调,增强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既要把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调好,又要把农产品的质量结构调优,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要围绕优势产业,实施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发展的重点是优质果品、出口大花生、牧草和高效经济作物,果品以早、中熟优质品种为主。在大农业结构调整上,重点抓好畜牧业,在肉牛、奶牛、肉食鸡生产上实现突破。
三要通过转移农民富裕农民。重点抓好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要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年内培训农民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0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二三产业收入占到65%以上。 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 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综合承载力。 一是继续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的重要体现。要在去年全市全面解决122个历史在册缺水村和7个玲珑XX县区缺水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基础上,本着“群众自愿、先急后缓、统筹规划、先干后补”的原则,继续抓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重点解决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和水源缺乏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力争3年时间全市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2004年全市要完成投资900万元,解决60个村、、。各镇(街道、区)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开渠道,加大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关部门要争取向上争取,千方百计搞好资金筹措。要把好工程设计关、材料设备质
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