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同时,新课标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材分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并且在文中指出了“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学情分析]
本课文字语言较为浅近,学生结合注释基本可以读懂课文,把握文意。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大同”的理想。
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习惯正在养成。而且本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是关键期。因此,在学习祖国语文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相当重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礼记》、儒家的政治理想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找出不懂的词句,课堂发问。
将本课的重要的知识点及需讨论的问题等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请三位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教师范读并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4、解答学生课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