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三维可视化资产管理运维系统
电厂三维可视化资产管理运维系统
电厂建成后,电力设施数量庞大,尤其是地下管网,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十分复杂的电厂管网设施系统。在电厂生产管理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对电力设施的管理。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系统的管理,如果采用手工管理方式,作为管理依据的文字档案及图形档案都存在纸介质上,数据和图纸是分离的,数据和图纸的更新很困难,一致性难以保证;手工进行数据检索,由于数据量大,信息分散,检索效率很低,几乎不可能根据所存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在规划或改造地下设施及管线时心中无数、图上无据。往往只能依赖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或经历的工程、维护人员充任"活地图",给电厂地下设施建设、管理与维护带来极大困难。另外由于地下管线的资料残缺不全、精度不高或与现状不符,造成在施工中时常发生挖断或挖坏地下管线,酿成地下设施损毁事故也屡屡发生,由此造成事故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除了不能模拟仿真真实的工艺过程以外,其物理的和逻辑的形式与真实电厂地下管网并无本质的区别。
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能过实现如下功能:
1).实现分层管理功能,如:地上建筑、电力设备、电网、地下管网及厂区、生活区的地理与人文信息管理。
2).实现检索查询功能,如:电力设备设施、地下设施、地上建筑的建设情况,维护、维修记录,设计数据、安装调试数据等庞大的属性查询功能。
3).实现空间分析功能,如:电网、管道长度、面积计算、空间测距、任意剖面分析等功能。
4).实现三维图形浏览功能,发布动画。如: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示企业宏观形象,展示丰富、逼真的企业内容。
电厂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
电厂生命周期是电厂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过程,从工作内容来说,是电厂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直到最终退役、拆除的整个过程。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建
设,大多集中在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时的信息管理,而没有从企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去考虑信息的管理问题。电厂从规划设计到项目竣工,所产生的信息非常复杂,包括数据、文字、图形、三维模型等多种形式,这些信息作为电厂的历史资料对今后的生产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生产所依赖的大量信息来自于工程设计和建设阶段,如果不在一开始就注重信息的积累,工程竣工后,信息将会大量丢失,特别是人事变更等因素造成信息的整理非常困难,尤其对不可见的地下管网系统。因此,有必要从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对电厂的信息进行管理。
所以,在电厂设计、施工阶段积累、保存数据到中心数据库,并辅之以直观的三维模型,将有效的提高电厂资产的规划、改造、维修、管理的准确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及时性。
三维设计在设计院的应用
国内一些电力设计院经过近5年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开发等过程,基本完成了三维设计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发电工程设计中,三维已成为新的设计手段,2005年
开工建设的300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主要专业基本实现了三维设计,提高了工程的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
如,锡林电厂、呼和浩特金桥热电厂等项目的设计中,使用PDMS进行发电工程的三维设计,达到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双提高”。设计中采用三维设计,二维出图,根据二维图纸进行电厂施工建设。工程项目的三维模型中包含着大量的设计数据及隐含着大量二维图纸不具备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电厂全生命期数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很难在电厂建成后补充完整。电厂工程三维设计成品三维模型的再利用,是电厂生命周期数据保存的重要环节。三维模型与电厂设计、建设、调试、运行的信息及数据库关联,可形成真实的可视化的数字化电厂,来提高电厂运行管理、设备维护、设备检修、培训等的管理水平。尤其对于电厂地下部份的三维模型对电厂的规划、运行、维护更具有实际意义。
三维设计在电力设计院的普遍应用,给电力企业承接此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运维提供了契机。利用三维模型的地下模型及地上建筑、电力
设施等,与数据库信息关联,可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电厂资产运维管理
利用电厂三维设计产生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三维模型,进一步细化、完善后与设计图纸、厂家资料及其他电力设备设施、地下设施的管理、维护等所需信息数据关联,采用浏览器方式进行电厂资产管理。
管理系统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面向用户原则
系统以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满足电厂设施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系统易于操作。
②先进性原则
系统的开发基于较高的层次,利用当前成熟的、先进的技术保证系统的性能。采用了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浏览器技术。
③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硬、软件,编码体系,各功能模块有扩充的余地,并保证具有相当的兼容性、稳定性。
④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系统按标推化设计与开发,并遵循国家、地方行业技术
电厂三维可视化资产管理运维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