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馆运营管理
大型体育场馆是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全民健身、服务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市体育馆的建设,将改善我市体育设施场地不足,设施落后的状况;为发展我市的体育事业,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全面提高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升市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普通存在着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运营方面,仍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适应、运营效能不佳、服务能力不强、利用水平不高、配套政策不健全、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现就我市体育馆运营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体育馆运营总体思路
坚持“以体为本,产业运营”的方针,在充分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发挥体育馆公益性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的人力和场馆资源开展体育服务、设施租赁等项目,同时大力挖掘体育馆的无形资产,增加体育产业收入,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减轻财负担,扩大社会就业服务,提升我市城市政治、经济、体育服务功能。
二、体育馆运营基本目标
1、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体育馆服务功能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充分发挥体育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效益。
2、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工作流程,更好地为运动训练、竞赛组织服务,促进我市竞技体育水平及比赛质量的提高。
3、创新运营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扩大宣传力度,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提高体育馆经营效益。
4、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我知名度及综合服务能力。
三、体育馆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管理方面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
2、“BOT”模式即建设—运营—转让
3、“PPP”模式即公私合伙制“鸟巢”国家体育场为我国首例以PPP经营模式建设运营的体育场馆。
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是指体育馆作为事业单位,体育馆的运营管理人员直接进行场馆的日常管理活动。我市体育馆运营管理应采取事业单位产业化运作模式。其优点是:
第一、可以对体育馆的各种设施、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直接服务于体育竞赛、体育健身及体育产业开发,因此能够实现社会效益最优化与体育产业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相对于承包管理、委托管理,直接管理能避免因体育馆开放、封闭训练、场地租赁产生的各种矛盾。
第三、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大多从事过体育工作,体育馆的直按经营可以培养现有体育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为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造就一批既懂体育以懂经营管理的后备人才。
四、体育馆运营管理的内容
1、人力资源,包括内部组织机构、人事管理及外包合作项目考核管理等。
2、财务核算,包括经费预算、费用开支、票据管理、材料物资、营业收入等。
3、体育馆物业管理,包括比赛馆、综合训练馆、室外停车场、绿化设施及场馆租赁业户物业管理等。
4、体育馆配套设施设备管理。包括供电、供暖、给排水及体育馆内智能化信息系统等。
5、消防安全,包括消防安全员的组织培训;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防火安全管理;消防器材、设施保养管理;日常及大型活动消防应急保障管理等。
6、全安保障,包括保安队伍的组织培训;日常防盗、防破坏、防自然灾害;大型活动场馆内活动秩序安全等。
7、大型赛会活动场馆保障,包括活动前后比赛馆、训练馆
体育馆运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