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论教育一一守护人性》读后感
刘水芹
翻开周的这本书之前我就在想, 他并非老师,怎么会写一本关于教育的 书而且乍看名字似乎也文不对题,翻开绪论就看到他自己的解释,他说“我不在 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怎么也来谈教育了呢?可是,在今天,目睹弊端丛 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 哪个 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那么,我也和大家一样,只是以一个公民的身 份发表一些感想罢了。 ”
原来他也在为当今教育思考,出力。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 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 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 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而教育的使命即在 于此。可是现如今,教育已经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 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 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 距离人性意义 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让教育回归人性,已是刻不 容缓之事,拖延下去,只会愈加积重难返,今后纠正起来更加事倍功半。说到这 里就回归了他整本书的主题一一守护人性。无论个人、民族,还是人类,衡量其 脱离动物界程度的尺子都是人性的高度, 而非物质财富。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 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 人性的进步。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守护这 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 也是教育的终 极使命。
在针对今天教育发出的众多清醒的声音之中, 周希望他的加入多少也能 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教育即生长,是周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体现, 是他关于教育目 的最凝练最生动的比喻。他梳理古今中外哲学家的教育言论, 从中挑选最欣赏的 教育理念,归纳为 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 条。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幸福的。天性得到健 康发展的人既优秀又幸福。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 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 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 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 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 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 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 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 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 子。……这些做法
《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