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 总体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健 康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学 习和生活,正确认识、管理和调控自我,培育健全人格 ;对有心理困扰 或问题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和必要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快乐、 幸福指数。
具体目标:
(一)课程目标:建立有本地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书作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用书。各中小学校要配备一定数 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报刊和电子资料供师生借阅。
,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 挖掘学校底蕴, 坚持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和编撰心理教育 校本课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逐步构建心理健康 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二)师资目标:初步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队伍。
。 2018 年秋季开学,每所学校至少要配备 1 名(规模较大的学校应配备 2 名)以上取得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的专职 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尽可能扩大专职教师比例。专职教师原 则上需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兼职教师必须受过心理健康 教育专业的系统培训。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 10 课时,并定期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 加强班主任 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心理 异常现象认识等专业知识培训,引导班主任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三)课时目标:开足开全心理健康教育课时。
。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 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安排,一般每两周 1 课时。开设心理 健康教育课要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案等。
, 因地制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 题活动,原则上每学期至少有 1 次年级或校级公开课或研讨活动 ;毕业 年级应增加心理调适讲座或辅导的次数。
(四)评价目标:初步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 力,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 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 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 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和技能。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 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各学校应根据实际和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二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 和学校规则意识 ;初步感受学习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在交往中感受友情 ;使学生有安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