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递进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摘要】“五环递进式”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师生双主体的教与学,追求高效的课堂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与学 自主性 参与性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回头审视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正由“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由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向不仅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他们力量的“立体教师”转变。所谓“五环递进式”教学模式主要由五个环节组成。一是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创设情景)二是出示目标、学法;三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是释疑解惑、总结规律;(自主性与参与性)五是课堂评价(反思)。这里说到的“创设情景、合作学习;释疑解惑、总结规律” 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很困难,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近几来,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五环递进式”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尝试和研究,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这段话中,我得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三点启示: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创设教学情境并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二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三是创设教学情境即可以分散于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与动手探究、合作交流以及知识的巩固运用紧密相连,共同服务于“双基”的落实,而不仅仅就是一个“引入”。
创设情境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针对过去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课堂显得毫无生气而言,情境教学的出现的确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比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音乐响起,卡通人跳着迪斯科的舞蹈进入几何王国,在几何王国里玩对对碰的游戏,组成许多几何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和角,请同学们说出认识的图形名称,并找出新朋友
“角”。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也因此而显得生机勃勃,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这说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也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活鲜的数学”这一新理念。
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贴近生活。一方面可以迁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所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一个放着13个杯子(一排10个,另一排放3个)的杯架,要取下6个,还剩多少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怎样取下6个杯子的不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13减去6,不同的计算方
五环递进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