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防暴警察进化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上海到乌克兰:防暴警察进化史导语: 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为应对这种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在上海诞生。 1960 年代中期,西方各国受民权运动刺激,开始大规模发展防暴武器和控制骚乱技术。持续两个月的乌克兰民众抗议在近一周突然变得暴力起来。如果你看了媒体发布的基辅骚乱的照片,一定会讶于知道这场骚乱目前为止只死了三个人。如果你没看过,这里有两张精选: 大炮、马队、坦克:维稳的野蛮时代几乎自有权力以来,对付抗议示威乃至骚乱就成了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巴黎人是世界上最有街垒巷战经验的市民。 1852 年拿破仑三世坐上法兰西王位后,任命奥斯曼主持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工程,巴黎一些窄小曲折的巷被笔直宽阔的马路取而代之,以便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时,可视情况不同而派出骑兵乃至动用大炮。它果然在后来镇压巴黎公社时发挥了效用。巴黎星形广场改造工程在那个时代,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政府惯用的手段主要是武装部队。由政府组建的警察 1829 年诞生于英国,其最初任务只是维护基本社会秩序,当时伦敦是欧洲犯罪之都,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盗窃甚至纵火蔚然成风。警察的出现是文明的象征——棍棒代替了子弹和刺刀——英国警察的武器只是一支木制短棒,它和警察一起作为标配传入及其他国家。 1912 年后,法国警察又率先装备了用溴乙酸乙酯制造的催泪手榴弹。然而,警察的编制和装备并不足以对付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社会矛盾激烈的俄国,频繁出场的是手持马刀的哥萨克骑兵。 1929 年 10 月 24 日, 华尔街股灾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世界陷入动荡时代,警察力量不足是普遍现象。当时的英美,罢工引发骚乱,多由专门镇压劳工的保安公司来维持秩序。这些人与罢工工人的区别是帽子,他们头戴礼帽,而工人至多头戴鸭舌帽,为此他们通常右臂会缠上一截布条。对付工人的武器是一根五十公分长的木棍及少量能发射催泪弹的枪支。如果保安公司无法制止事态恶化,这时才会轮到军队上场。 1932 年美国一家保安公司正在帮助镇压罢工 1930 年代军队的镇压方式已变得非常专业而文明,人、马都配戴防毒面具的骑兵先用催泪瓦斯驱散骚乱者,然后在人群中纵马用棍棒左右开弓。如果遇到硬茬, 坦克也会出场——譬如在麦克阿瑟奉命镇压要求提前领到养老金的一战老兵时。那时的坦克虽然非常小,但比马队更有心理威慑力。 1932 年向罢工者发散催泪瓦斯的美国骑兵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接受如此简单粗暴对付群体性事件的方式。骚乱人群控制已成为公共安全方面的一门显学,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组织特别的警力,在经过严格训练后,以最低的生命和财产成本将骚乱扼制在摇篮状态。正如历史上的诸多伟大智慧一样,现代骚乱控制体系同样起源于中国。“奈伊做忒”:世界第一个特警部队的诞生 1843 、 1848 、 1849 年英美法租界相继在上海划定, 使得上海形成了一个租界社会。据《清末上海租界社会》一书记载,早期租界内的生活一片祥和:“上海租界的生活有如英静,人们所感到的不安和忧虑皆微不足道。”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以及小刀会起义,上海及周边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逃进租界境。租界内的华人人口从“华洋分居”时期的 500 人激增到 2 万人。治安状况急转直下——难民大都是无以为生的下层人民,还夹杂了大量流氓土匪甚至各国逃兵。一时间,租界内赌场、妓院林立,垃圾成堆。“持续多月,即使在租界之内闲游,人们亦认为不携带武器是不安全的。”为应对治安恶化,西方人模仿欧洲出现的警察局,在公共租界内成立了“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然而,巡捕房的成立并没有让治安状况有多大程度的好转,除了难民源源不断注入租界,西人为节省经费,也大量聘用了待遇更低,因而更不愿意卖命的华捕、印捕——西人巡捕的普通年薪为 585 两,而华捕却只有 94 两, 印捕的待遇大概是华捕的两倍,但和西捕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时上海已成为公认的亚洲犯罪之都,各国的犯罪网络都在上海建立分支,游离在黑街暗巷的流氓更是多不胜数,而巡捕房的各籍巡捕是最普遍的攻击目标。刚刚调到上海巡捕房才 4 个月的英国人费尔贝恩( WilliamE. Fairbairn ), 在一个背街的小巷里被连捅数刀,并被扔在自己的血泊里等死。幸运的是费尔贝恩最终得以在医院康复。出院后费尔贝恩意识到,在一个如此危险的城市维护治安,不身怀绝技是不能生存的。赴上海前,他曾在英国驻远东海军服役,期间他曾学习过朝鲜和日本的格斗术,是第一个从日本大师手中接过柔道和柔术黑带的西方人。当然,上海给了他很多实战锻炼机会:有资料称,费尔贝恩在上海工作期间,一共经历了 600 多次街头斗殴,多数情况下是以一敌众。他身上有数不清的伤疤。 1910 年,他调任到上海三年后,费尔贝恩被委托训练整个巡捕房的巡捕。这时费尔贝恩已通过

防暴警察进化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