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探索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和途径.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探索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和途径
摘要: 在语文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和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提高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对于看出或发现语文美,按照美的规律传达语文美和创造教学美,乃至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自觉系统地学习美学、审美教育理论知识,经常主动地参加审美实践,积极追求、持之以恒,是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三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师;审美素养;意义和途径
语文审美教育必须有施教者。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师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导。无论是语文审美化教学,还是课外的语文审美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实施,特别是离不开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作用和影响。卢梭在《爱弥尔》中曾勉励教师说:“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1](P99)这话对于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也同样适用。因此,研究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探求提高其审美素养的有效途径,就成为落实语文审美教育极为重要的理论环节。
一、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素养即素质、修养,通常是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心理、行为、个性、学术、文化艺术等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培养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由此获得的能力和品质。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则指他们为获得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塑造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所进行的自觉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及成果。其实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符合个性发展、符合语文教师职业需要的自我完善、自我塑造。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活动、过程;二是锻炼、陶冶的效应、成果。这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前者重在动态描述,后者重在静态表达,共同构成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整体。从审美素养的纵向逐级升华角度看,它大体包括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到悦志悦神三个层级的由低级到高级、由肤浅到深刻、由简单到丰富的审美境界。从横向静态构成来看,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应包括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广博精深的文化知识和身正是范的榜样力量、高雅的风度仪表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及较高的审美能力等内容。
在审美教育活动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审美教育主体的审美素养是决定审美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在语文审美教育中,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同样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师个人和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自我完善,而且关系到学校语文审美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亿万学生的全面成长。换句话说,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实施和落实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全面深厚的审美素养,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具体来说,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没有审美素养就无法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国家教育工作的总任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及基本途径。
它是国家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国家对教育要求的集中体现,是对不同时代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核心纲领,是教育领域所有方面、所有环节、所有课程都必须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努力贯彻和落实的。
教育方针也是一个动态概念,历史范畴。建国后我国的教育方针有多种不同的称谓,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与时俱进的重要变化。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来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新教育方针的表述,继承了建国以来教育方针变革的积极成果,也是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总结。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变化,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即审美教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表明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领域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者、执行者和落实者。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审美素养,就无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如果没有全面深厚的审美素养,就无法很好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应具备全面深厚的审美素养,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二)没有审美素养就看不出或发现不了语文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但美在于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2](P58)“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2](P4)发现美的前提就是审美主体必须具有相当的审美素养。
一般来说,审美素养的有无,与能否发现美,审美素养的高低,与能够发现什么美、发现多少美

探索提高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意义和途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