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烛之武退秦师
江苏省启东中学 谢琳
【学习目标】 1、欣赏烛之武精彩的说理技巧。
2、 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体会语言之美和人格之美的交融。
3、 学会适当运用论辩技巧
【学习重难点】欣赏烛之武的说理技巧并适当运用。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 奇迹导入(设计理念:激发阅读兴趣,了解人物身份。 )
两个大国围困一个弱小的国家,合理的结果是什么? ——当然是小国城破国灭啦!可是一夜 之间,奇迹发生了一一 一个人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不仅挽救了自己的国家, 还差点让两个强敌反
目成仇。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 运用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 刘勰的《文心雕龙》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百万之师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 《烛
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 复习检测(设计理念:只有解决字词的障碍,文字背后的情感、形象才能纷纷站立起来。 )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一些重点的词句做了疏通,接下来检测大家对课文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况。(课件展示)
1-3解释划线词,4-6翻译句子。
1、 行李之往来古今异义,外交使节
2、 鉉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
3、 共其乏犁缺乏的物资
4、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5、 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6、 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三、整体感知(设计理念:掌握情节,理清思路。以活动增趣味,也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1、《左传》叙事非常利落,本文四个段落就结束了故事。请大家也学一学这种简练的风格,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课件展示)
围郑
f 受命 f 退秦
f 撤围
晋秦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迫晋撤围
2、易中天品三国,今天我们也来个图说三国。排兵布阵,运筹帷幄,需要一图在手,高明
的军事家都是如此。 (课件展示)这是晋秦围郑形势图,你能根据第三段的某些句子迅速判断三
国的确切位置吗?根据补充材料, 先了解与此文相关的历史事实, 然后我们判断一下三国的位置。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一一 晋隔开秦郑两国,居于中。
(2) “若(秦)舍郑以为东道主,(秦)行李之往来,(郑)共其乏困。”一一秦在西,郑在东。
(3) (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一一 晋居中,东边是郑国,西边是秦国。(课件展示)
3、关注补充注释,思考:交代晋秦围郑的形势对表现烛之武有何作用?
(晋师出有名,“以其无理于晋”(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贰于楚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同时从这两句话就能发现秦国与郑国并无什么矛盾,所以折
也是见的是“秦伯” 而非晋侯的原因。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
自然是同床异梦。)这样的形势为烛之武 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知道,秦晋是春秋时期的万乘之国,而郑只是很弱小的一个国家,面对如 此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