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
碳排放现状
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取得了突出成效。%,提前完成了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前降低40%-45%的目标。2020年我国全社会碳排放约106亿吨,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约46亿吨, 工业领域碳排放约43亿吨。实现双碳目标, 电力行业是重中之重。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预计到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增长至60亿吨标准煤。实现碳达峰目标和实现碳中和目 标,必须从能源结构转型入手,对中国能源行业未来发展将带来重大影响。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亟需多重助力。
清洁替代技术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28年、2030年分别达到59亿、60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2%。为实现能源生产领域减 碳, 必须加快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 源总用量的比例。
截至2020年底,,%。 为实现203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到2030年我国电源装机总量将增长至38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将达到
68%。未来十年清洁能源装机 将增加约16亿千瓦,%。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我国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 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发行债券,成立基金
通过发行债券、成立基金等方式充实清洁低碳发展资金,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2021年1月,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百亿元新能源产业 基金,2021年2月,国家能源集团成为交易所市场首家碳中和绿色债发行人,发行规模为50亿元。 2021年2月,国家电投集团成功发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 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成为首批银行
间市场“碳中和”债券发行人,发行规模6亿元。
加强碳资产管理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碳约束,可以倒逼电力企业优化结构,挖掘减排空间,促进电力行业低碳发展。通过碳市场,企业可以合理 选择更加低成本的碳减排方式,从而有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减排。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碳资产公司在2008年到2013年期间,国内碳市场尚未启动试点时,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从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与交易,实现CDM到账收入23亿元。国家能源集团还积极参与国内碳市场建设,将碳资产管理与集团传统业务深度融 合,以实现集团整体效益最大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清洁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清洁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后,增加了电网调峰、调频的压力,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储能技术为能源生产转型的深入推进提供技术保障。
储能主要是指将电力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从电力系统细分的角度看,储能在发电侧、 输配电侧、用电侧都不可或缺:
截至2020年底,, %。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电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2020 ,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1GW大关, 2017年到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3%。氢储能是近几年德国等欧洲国家氢能综合利用后提出的新概念,已经被列入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任务,各省也已经纷纷制定十四五氢能规划。
分布式能源在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传输损耗、环境保护及解决能源供需地域不平衡方面较集中式供电模式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我国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光伏分布式发电和天然气分布式发电为主,为鼓励分布式能源发展出台支持政策,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新能源发电成本仍高于传统火电,技术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自2010年以来, 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下降82%、 39%和29%。
为实现碳达峰目标, 新能源发电技术及装备仍需有新突破。光伏发电方面,需提高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优化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单元设计集成与工程化技术,提高系统对极端环境的适 应性。风电方面,需提高大型风机的研发与制造能力,提升风机单机容量和低风速适应能力;攻克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设计、制造难题,提高远海风电开发能力;加强风机抗寒保温技术,实现高纬
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