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性岩类 1、侵入岩 2、喷出岩总体特征常见岩石类型分布与矿产次生变化一般本类岩石可含少量石英和碱长石,但石英含量不超过 20% ,碱长石的含量不超过 10% ,当闪长岩中出现这两种矿物时,表明它已向酸性侵入岩过渡,若超过上述限量就应划归到酸性侵入岩。 1、侵入岩化学成分特点: SiO 2 含量中等(53 ~ 66%) ; FeO 、 MgO 、 CaO 较基性岩明显减少; Na 2O和K 2O 显著增加; Al 2O 3 15% 左右。代表性岩石:闪长岩矿物成分特点: 主要矿物成分是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次之。常见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颜色较浅,色率约 30% 。结构构造特点:全晶质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分布:自然界分布不多,约占岩浆岩总面积的 2% 。石英含量小于 5% ,暗色矿物 20~ 40%( 平均 30%) 。暗色矿物大于 40% 者叫暗色闪长岩,暗色矿物小于 20% 者叫浅色闪长岩。常见的暗色矿物为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据此可将岩石命名为角闪闪长岩、辉石闪长岩和黑云母闪长岩。(一)常见岩石类型闪长岩石英含量 5~ 20% ,暗色矿物一般 15 ~ 20% 。可按暗色矿物种类命名, 其方式和上述闪长岩相同。是闪长岩和辉长岩之间的过渡变种,含较多的辉石( 可达 20%) 和基性斜长石,但肉眼不易识别。石英闪长岩辉长闪长岩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宽板状斜长石, 其上往往可见环带构造。基质是细粒至隐晶质。可以单独呈岩墙或其他小岩体产出,也可成为闪长岩体的一个局部岩相。具等粒细粒结构。常呈岩墙产出,有时与闪长岩共生闪长玢岩闪长细晶岩闪长岩中的暗色矿物一般可遭受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斜长石多遭受钠黝帘石化。此外可遭受碳酸盐化和硅化。(二)次生变化所谓硅化就是岩石在热液作用下分解成细粒或隐晶质石英集合体。闪长岩呈独立岩体者少见,一般均与辉长岩或花岗岩共生,构成它们的边缘(顶部)相或岩枝。我国长江中、下游的许多闪长岩体则与花岗岩相伴而生,围岩多为石灰岩,一般认为它们是花岗岩浆同化钙质围岩的产物,在接触带出现矽卡岩,沿该类岩体的接触带上多有铁、铜和铅-锌矿产出。单独产出的岩体多为岩脉、岩床或岩盖,这类小岩体往往产于与其成分相当的喷出岩—安山岩地区,推测它们可能是同源产物。(三)产状、分布 ,占岩浆岩总面积 2% 。其地理分布已于上述。二、中性喷出岩类安山岩在环太平洋的岛弧地带和大陆边缘产出最多,构成所谓“安山岩”线。“安山岩”的名称即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
第九章中性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