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小儿(xiǎo ér)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
第一页,共19页。
小儿(xiǎo ér)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营养
2、体育锻炼
3、生活规律(guīlǜ)
4、疾病
5、季节
6、社会因素
7、遗传因素
第2页/共19页
第二页,共19页。
小儿(xiǎo ér)运动发育的基本规律
1、上下规律:如小儿先抬头、支撑(zhī chēng)、独坐,而后站立、行走
2、协调规律:5个月有眼、手协调,6-7个月有手、腰协调
3、粗细规律:小儿4个月时能用手抓玩具,7-8个月能用拇、食指取物。
4、正面动作先于反面动作
第3页/共19页
第三页,共19页。
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牙齿等反映着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状况,因此,将这几项作为测量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指标。
1、体重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婴幼儿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生长发育的重要(zhòngyào)指标之一。婴幼儿体重增加的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6个月 体重(kg)= 3+ × 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 7+ ×(月龄-6)
1岁以上 体重(kg)= 8+2 × 年龄
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婴幼儿体格(tǐgé)生长指标
第4页/共19页
第四页,共19页。
2、身高
身高是反映身体长度(chángdù)的重要指标,是正确估计婴幼儿全部身体发育特征和评价发育速度不可缺少的依据。出生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第二年约10cm。
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 70 + 7 × 年龄
身高(长)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
婴幼儿体格生长(shēngzhǎng)指标
第5页/共19页
第五页,共19页。
3、头围 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表示婴幼儿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头围与身高的比例,从新生儿的1:4,逐渐发育到成人的1:8足月儿出生(chūshēng)时头围约为33~34cm,出生(chūshēng)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5周岁时约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约为54~58cm。
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
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
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chūshēng)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chūshēng)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婴幼儿体格(tǐgé)生长指标
第6页/共19页
第六页,共19页。
4、胸围
表示胸廓的容积和胸部(xiōnɡ bù)骨骼、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
新生儿胸围约32cm。
l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一般营养不良或缺少锻炼的小儿胸廓发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早。
婴幼儿体格生长(shēngzhǎng)指标
第7页/共19页
第七页,共19页。
5、牙齿
人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颗)和恒牙(32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出牙顺序是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
乳牙约在2~。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六龄齿),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以下(yǐxià)公式推算:
乳牙数 = 月龄 - 4(或6)
婴幼儿体格生长(shēngzhǎng)指标
第8页/共19页
第八页,共19页。
(二)体格生长(shēngzhǎng)指标的测量方法
测量体重:
(1)选择载重为50公斤的杠杆秤(1岁以下卧式,1岁以上用坐式或立式),把重锤推至零位进行校秤,然后再称。
(2)测量应在饭前便后。将室温调至20℃左右,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仅穿内衣裤,去除尿布,把婴幼儿轻放在秤上。
(3)测量时,被测儿童(ér tóng)应两手自然下垂,不摇动,不接触其他物体。
(
小儿生长发育及体格锻炼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