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分析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施,越来越成为被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二者互为载体、互为依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教育目标上又具有一致性,那么如何将二者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结合以促进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是本文所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关系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对于中小学教学探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都是教育体系下两个不可或缺的构成条件,并且二者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能正确的认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也是眼下我们需要真正去了解、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当下的中小学生面临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
道德理念形成一种良好的规范,这种规范使得中小学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关注中小学生的个人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但忽视了中小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产生许多弊端。
二者的具体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是二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哲学等理论为依托,而德育则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心。再者二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原则也有差别,德育本身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主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最后,二者的教育后果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失败可能使得中小学生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重者可能使中小学生产生轻生或自杀的念头。德育工作开展失败有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在日后走向歧途。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虽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相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中小学生为中心,其本质上也是为了中小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思想道德政治规范上都是为了培养、健全中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初衷都是不尽相同的。
2、教育途径相同
二者都是通过教育者开展相关课程来进行相关的渗透,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从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看具有一致性。可以说,从本质上讲二者互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内容有交叉性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内容的开展也是具有关联性的,比如对于某些心理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中小学生一步步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反之在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中小学生面对一些思想问题同样是需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解决。中小学生的个人思想上出现问题,也许归根结底在于其心理上的困扰;中中小学生的心理上出现一些消极清雪,也许是与其个人思想的偏离有关。二者在教学内容
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二者一起考虑的。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并且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单一的实行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由此可见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全有必要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相互的,二者的教育理念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吸取对方有益的一面来运用。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原理更准确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来判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可以依托于教师在课上给同学进行心理测试的方式来完成。或者通过心理学中常用的辅导方法来辅助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辩论赛等等方式。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德育教学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传授给中小学生,促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二者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四、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助人与自助的活动,助人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要达到让学生自助的目的,只有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这一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以实现德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