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综合——劳动卫生
1
考试大纲要求
劳动卫生学: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特性和控制
2)职业性病损害特别是职业病的诊断和防治
3)职业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
4)常见职业有害因素的监测
2
主要内容
总论
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的诊断与防治
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卫生服务
职业卫生法规与管理
定义
研究方法
化学性毒物(含粉尘)
物理性因素
其它因素
机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
预防
3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框架
绪论
生理与工效
毒物
粉尘
物理因素
监测与检验
其它
理论课
2
4
20
4
6
2
10
实验
4
2
16
14
6
4
4
-2007年试题分布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论
1
2
4
劳动生理和工效
2
1
1
2
9
化学毒物
总论
2
3
3
1
2
3
2
化学毒物
各论
25
%
20
50%
7
24%
14
47%
13
43%
14
47%
5
17%
粉尘和尘肺
5
4
8
4
6
3
1
物理因素
5
9
7
9
5
6
4
其它
1
2
1
2
4
2
5
总计
40
40
29
30
30
30
30
5
劳动卫生的首要任务:
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劳动条件包括: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职业性损害:
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病发病过程,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
有害因素性质、作用人体量、人体健康状况。
6
危险度评估(职业病损)的要素:
职业有害因素(理化性质)、作用条件和个体危险因素。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特异性;有剂量-反应关系;有一定的发病率;早诊断和处理,预后较好;可以预防。
职业病名单:10类115种(2002年),其中主要是尘肺(13种)、职业中毒(56种)、职业肿瘤(8种)。
7
例
我国现行职业病名单内尘肺共有几种
A. 16种
B. 14种
C. 13种
D. 10种
E. 8种
8
危险度评定作用
估测职业性化学物质引起健康损害的类型及特征。
估计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
估算和推断它在多大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何种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
提出可接受浓度(强度)的建议。
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的重点。
9
职业病诊断:
职业史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接触指标和效应指标
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诊断。
10
卫生综合——劳动卫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