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财会认证重新洗牌,CMA取代CPA渐成主角
2014年,“管理会计”成了一个热搜词。财政部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业内也对管理会计人才如何培养有颇多关注,管理会计一度被提升到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同行的高度。越来越多的财会专业人士选择学习管理会计为自己“充电”,国内财会认证在经历了CPA、ACCA后,正在转向CMA热。
CMA与CPA的“同”与“异”
CMA与CPA作为最权威、含金量最高的两项财会资格认证,一个是管理会计领域的权威,一个是传统会计领域的王牌,都深受财会人士青睐。
CMA,全称为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于上世纪70年代初特别针对管理会计领域而推出的全球专业财会认证,距今已有41年历史,与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CFA(国际金融师)并称为美国财经领域三大黄金认证。刚登陆中国就被财政部、国资委、商务部、总会计师协会等16大机构列入国家重点人才培养计划。
注册会计师(简称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考试是中国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财政部成立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简称财政部考委会),组织领导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基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
,CPA被中国99%的财务会计所认识。学会计、考CPA、进“四大”,一直是传统财会人士一成不变的思想,也因此极大的局限了职业发展规划。
CMA与CPA的“优”与“劣”
谈到这两项权威资格认证的“优势”与“劣势”,不得不从CPA的考试难度说起。据了解,CPA的考试通过率极低,不到10%,很多人花了3-5年的时间也没有最终通过全科考试,也有不少人中途考过部分科目然后放弃。相比之下,美国的考试更注重实用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考试难度。因此,CMA考试难度总体来说比CPA简单,只要你努力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考试,时间成本较低。
此外,对于企业来讲,核心人员永远是那些能够创造财富的人员。传统财务会计(CPA)注重核算、审计、报告,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已经供大于求。而与审计、核算对应的预算、成本、决策等内容则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人才缺口巨大。可以说,CPA衡量财富,CMA创造财富,企业更需要CMA这样的军师,辅助战略决策层有效推动组织绩效最大化。
CMA与CPA的“当下”与“未来”
根据分工和职责不同,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CPA是财务会计领域偏向审计的认证,拿到证书之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占绝大多数,对于就业方向锁定企业的求职者来说CPA作为敲门砖的作用不是很大。
CMA是管理会计领域范畴的权威认证,是第一个由国家正式引进的国际化财务管
国内财会认证重新洗牌,CMA取代CPA渐成主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