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与反思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 .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 .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 .感受 “游濠梁 ”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案重点
1 .理解 “惠子相梁 ”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 .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案难点
1 .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 .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案方法
1 .比较法 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 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 .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案过程
教案要点: 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 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 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案步骤
一、导语设计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先 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沦语》平实质朴, 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 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让我 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
庄子与《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 ) 、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 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 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
1 / 4
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 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 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 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
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
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 文学的
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 文化的代表,所谓 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 参之庄老以
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 篇的精神。
三、突破语言关
1 •学生白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与反思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