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
第一页,共35页
第一节:教育方针概述
一、教育方针的概念
(一)教育方针的定义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方针。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第二页,共35页
二)教育方针、教育规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的定义
教育方针:是根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对教育方向的规定和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而制定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法令性。
教育规律:是存在于教育活动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它事物之间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的特点。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各种各样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
第三页,共35页
教育方针、教育规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
一、教育方针反映教育规律,以教育规律为理论依据。
二、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但它不等同于方针。
三、培养目标依据教育目的设定。
第四页,共35页
三、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
(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制度
教育方针的性质直接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方针都是通过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提出或国家机关发布的,它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方针受制于政治制度还表现为,在一个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没有变化,但生产关系作出调整的时期,教育方针也会有所变化。
第五页,共35页
(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它也是制约教育方针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是教育的服务方向、培养目标以及培养途径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六页,共35页
(三)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主张: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旧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源。
社会化大生产为人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自由实践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七页,共35页
可见,人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作用的体现者。作为规定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的教育方针制定还必须依据人的发展理论。而马克思学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第八页,共35页
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一)旧中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1912年9月颁布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15年袁世凯颁布的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1916年重新沿袭1912的教育宗旨。
1928年国民党颁布的教育宗旨:根据三民主义,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民生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促进世界大同。
第九页,共35页
(二)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根据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制定了明确的教育方针。
目前,我国的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页,共35页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2.58 MB
  • 时间2021-1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