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待查的诊疗思维
发热患者病原学诊断临床思维及路径,按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发热的定义,明确患者体征是否发热;
第二步:根据感染性发热的特点,明确患者发热是否因感染引起;
第三步:根据病原学等检查,明确引起此次感染可能的病原体;
第四步:通过定位症状与体征,明确感染发生的部位。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步:是不是发热?根据发热的定义判断
1. 诊断学上的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pyrogen)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 病理生理学上的定义:当由于致热原作用使体温调节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时,就称之为发热。
3. 其他参考书上的定义:发热是指身体因某种原因而使体温调节中枢机能失常产生的高体温。有的资料还指出,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第二步:患者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
明确患者是否发热后,还需明确发热是否由感染引起。根据既往资料,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中,有50%病例是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另占约50%(自身免疫性20-30%,肿瘤性10-20%,不明原因5-10%)。
因此,发热不一定就是感染!
感染性发热具有以下特点:
1. 起病急,伴有(或不伴有)寒战;
2. 常有全身中毒症状;
3. 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除发热外,有指示相应感染部位的体征,如:①胸痛、咳嗽②腹泻、腹痛③尿频、尿急④头痛、呕吐等);
4. 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降低(血液病患者多见);
5. 炎症因子:CRP(C-反应蛋白)、超敏CRP、IL-6、PCT(降钙素原)常有改变。
面对发热患者,需结合感染性发热特点,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1. 常规项目:三大常规、生化全套、血沉、CRP、IL-6、PCT。
2. 影像学检查:胸片或CT,B超(根据需要包含多部位),PET-CT。
3. 自身免疫指标:抗O(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
4.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199(胰腺、肠癌相关抗原)、AFP(甲胎蛋白)等。
5. 病原学检查:涂片镜检、培养(多次局部标本+血培养)、血清学、分子检测等。
第三步:确定感染性发热后,感染病原体:细菌?病毒?其他?
确定为感染性发热后,通过血常规检查,初步判断潜在病原体是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确定进一步检查的方向,并通过病原学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1.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多提示细菌性感染。
但有例外:伤寒、肺结核及布鲁氏菌病等细菌性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
2.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多提示病毒性感染。
例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
3.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多提示非典型病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感染性发热待查的诊疗思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