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材料班
第一页,共33页
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的定义
聚碳酸酯的聚合 (重点)
聚碳酸酯的结构 (重点)
聚碳酸酯的性能 (重点)
聚碳酸酯的改性与应用
第二页,共33页
第三页,共33页
聚碳酸酯的定义
<一> 定义
分子主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聚合物统称为聚碳酸酯,可看作二羟基化合物与碳酸的缩聚产物。英文为Polycarbonate,缩写PC。是用量第二大的工程塑料。
R代表二羟基化合物的主体部分,R可以属于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或脂肪-芳香族。迄今最普遍的是双酚A型聚碳酸酯。
第四页,共33页
双酚A的结构
双酚A型聚碳酸酯
第五页,共33页
光气法
溶液光气法
界面缩聚光气法
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
缺乏竞争力
在PC生产工艺中占绝对优势,
目前世界上约有90%的PC生产采用该工艺。
<二> PC的聚合
由于碳酸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不能通过二羟基和碳酸直接缩聚。
光气法是常用的聚合方法之一
第六页,共33页
溶液光气法的工艺路线为:光气+双酚A(BPA)→PC。
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PC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PC产品。
溶液光气法
第七页,共33页
界面缩聚光气法
界面缩聚光气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
其与溶液光气法的主要不同在于:
双酚A首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双酚A钠盐,后加入二氯甲烷,
通入光气,使物料在界面上聚合,生成低分子量PC,
然后经缩聚分离得到高分子量PC产品。
第八页,共33页
4,4'-二羟基-2,2'-二苯酚基丙烷
~×105的PC
:目前约90%的PC用该法合成。
双酚A
第九页,共33页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的工艺路线分为两步:①光气+苯酚→DPC;②DPC+BPA→PC,简称酯交换法,又称本体聚合法,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
苯酚经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DPC),然后在高温、高真空和微量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制得PC产品。该工艺流程短,无溶剂,全封闭,无污染,生产成本略低于光气法,但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副产品难以去除,加工困难,应用范围有限,再加上搅拌、传热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吨位工业化生产。
2. 酯交换法(熔融缩聚法)
第十页,共33页
聚碳酸酯材料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