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孩子的绘画世界
总得说来,看待一个孩子的绘画,除了技能上的评估以外,更重要是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美术不单单是美的一种体一方式,它在孩子身上更多的是用来表达思想,交流体验的方式。
一、案例背景:
在幼小的孩子的心中,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会把自已想做的,想说的,甚至有可能是说不出来的做不到的事情,统统通过绘画表现出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绘画技术的提高,我发现最近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总喜欢创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事物,而且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二:案例描述〔一〕
在一次临摹活动中,我出示了一张小蜗牛的范画,仔细地讲解完蜗牛的绘画方法后,我请幼儿动手也来画画小蜗牛,并要求幼儿在画面上添画背景来构建作品的情节。幼儿都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作画了,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科科并没有按照我的指示在做,而是将整张画面涂成了绿色,一开始,我看了很不解,还用指责的语气说:“科科,你这是做什么?你的小蜗牛呢?〞“老师,你别急,你看,我的小蜗牛都躲到草丛里面去了。〞“为什么小蜗牛要躲到草丛里去呀?〞科科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好奇习,我接着他的答复继续询问他。“因为小朋友们老是要去抓小它,我叫它躲起来。〞想不到科科的答复尽如此简单,但却是来他的生活经验。
案例描述〔二〕
在一次离园活动时,按照孩子们的意愿我分给他们白纸让他们自由想象作画,在绘画中,小榆将天空中的太阳涂成了绿色,当时我也不是十分地在意,便随口地问了她一句:“小榆,你好似用错颜色了,太阳怎么是绿色的呢?〞问完了这个问题,我马上觉得自已好无知,太阳为什么一定要红色,大阳光里本来就是有绿色的呀。没想到小榆的答复更让我觉得惊奇,她说:“妈妈每天去上班太热了,我画个绿太阳妈妈就不会晒得热死了。〞
二、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的眼里绘画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同一回事,他们可以让自已生活到虚拟的世界中,也可以让虚拟世界中的美好事物满足自已的需要,而且孩子在绘画时把自已对事物的看法,自已的情感都融入到了作品里面。
案例一中的科科,虽然没像其他孩子一样听话来画蜗牛,但是他有的是自已的思想,他能够联系生活中小朋友们经常捉小蜗牛的情形,替小蜗牛感到担忧,他用自已的方式帮助小蜗牛,画一片绿草地叫小蜗牛赶快躲起来,虽然他的这片“绿草地〞并不能够让小蜗牛避难,但他却表现出不同一般孩子的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优良品德。
案例二中的绿太阳却引起了我更多的反思,一直以来,在所有的教师乃至她们教出来的学生当中都默认太阳是红色的,冥冥中好似达成了共识,红红的太阳,绿绿的小草。可是稍微懂点常识的人也知道太阳有红黄蓝绿青橙紫,为什么偏偏要用单一的红色来表示太阳的七彩色呢?平时小榆亲身体验过夏日里太阳的炎热,体会妈妈因上下的辛苦,但又不能分担妈妈的辛苦,于是就想画个绿太阳,这样妈妈上下班就不会那么热了。在孩子的笔下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小榆想让太阳能变成绿色,这样妈妈就不会热了,虽然她的想法很天真也有点可笑,但是小榆却学会了爱妈妈,学会体会到别人的痛苦,会用自已独特的方式关心他人。是孩子社会性情感的自我完善。
四:案例反思
1、情感在绘画作品中的表达
最常见也是他们
案例孩子的绘画世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