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录音播放(小燕子),全体同学跟着哼唱。
2. 师导语:春天光彩夺目,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将小燕子图贴在板画边)
哼唱歌曲,欣赏图片,随教师进入学习。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体会小燕子的外形特点。
1. 自由说对小燕子的了解。
2. 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
3. 全班学生齐读。
4. 对比读,体会形容词的作用。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说对小燕子的了解,找出具体描写小燕子外形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
感知燕子的外形特点,激发对燕子的喜爱,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准确性。
三、学习燕子的飞行,体会动态美,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
1. 师导入
2. 教师提供导学提纲,学生自由读文,反复吟咏体会。
a) 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
b) 文中用什么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了什么?
c) 用"--"标出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词语,想作者用得好吗?
d) 读中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3. 逐题反馈,欣赏佳句。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熟读成诵。
自由读课文,按导学提纲勾画,自学。
交流、反馈。
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自读感悟,体会优美词句,并学会应用。学会在朗读中感悟课文。
四、学习燕子的停歇部分,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中心。
1. 教师出示燕子休息图。
2. 自由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最后
燕子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