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
教学目标:。
“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套圈数个。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课件).呈现场景,生成问题。
学生活动情境:三年(1)班第一小组的男、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 个圈。男生套中的个数依次为6、9、7、6个,男女生套中的个数依次为7、5、8、6、4个。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问,并将重点引向“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形成共识。
课件先后出现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和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用数据描述各组套圈的情况后,提问:男生共套中28个圈,女生一共套中30个圈,女生赢了吗?
再问:该怎样才能公平地比出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
(板书课题:平均数)
:为什么要用平均数来比较?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圈。
:男生平均每人大约套中几个呢?
,自主探究。
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
,交流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移多补少”和“先求总数再平均”两种求平均数数的基本方法。
。
我们通过把多的圈数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套圈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可以求出他们四个平均每人套圈的数
我们也可以用“先求总数再平均”的计算方法求出平均数。
,优化算法
,
求平均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