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陆地自然资源?: ?数量――有限性、?开发潜力――无限性?分布――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地带性规律、矿产资源―地质规律) ?自然资源组合――整体性。 (1) 矿产资源铁: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七国占世界总储量的 90% 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中国、美国、俄罗斯储量较大, 分布集中石油:西亚、里海、北非、俄罗斯、美国、中国、印尼、墨西哥、英国等对策: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高效益做好矿区的环保工作研究利用新材料、新能源主要矿产:煤矿、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矿矿产分布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矿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采滥挖、破坏严重、浪费严重世界: 中国: 类型:耕地、林地(森林是一种环境资源, 具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作用,被称为“大自然总调度室”)、草地、建筑用地等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有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2) 土地资源世界分布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草场资源普遍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加强管理、开源节流、建设和保护问题措施中国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水土流失原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 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2)土地沙漠化原因: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滥垦滥挖滥牧滥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危害: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对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3)盐碱化原因:干旱地区大水漫灌,雨水位升高,沿海地区过分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危害: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对策: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4)酸化原因:水土流失、酸雨、大量使用化肥; 危害: 土壤酸度增大、板结;对策: 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5)污染原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农业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 危害: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对策:预防为主,治理污染源我国分布:南北差异小,但西部优于东部最高区—青藏高原最低区—四川盆地世界分布:各大陆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尤其撒哈拉沙漠地区)较高表示方法:气温、积温、无霜期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热量带: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熟制衡量指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全球分布:赤道多,亚热带大陆西岸、内部少,温带多,极地少(二多二少) 我国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 气候资源影响因素:纬度(太阳高度角)、地形、日照时数、天气状况光照热量水分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⑴农业: 气候为农业提供光、热、水、空气等物质和能量,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一地的种植制度(结构、熟制、配置、种植方式); 气候往往影响着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目标: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采用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和温室等生产措施,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充分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建成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二高一优农业)。⑵建筑: ①日照与街道方位:为了保证所有建筑物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 30 °~ 60 °夹角。②风与城市规划: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污染企业布局时应考虑风向。若常年只有一种主导风向,污染企业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若常年有两种盛行风对吹( 季风),污染企业应布局在垂直主导风向的郊外;若无明显的主导风向,污染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居民区应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向。⑶交通运输:公路、铁路的设计,应注意沿线的气象灾害及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机场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力较小⑷城市区位、文化景观:世界上大部分城市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地区。气候影响文化景观。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的不同,其文化景观也不同,如我国南、北方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存在着极大差异。⑸天气、气候与商业:天气、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商业活动,是商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降水增多,会使雨具销售增多;而气温过高会影响啤酒、冷饮、空调的价格和销售;气温过低同样也会影响御寒用品的销售。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