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西蒙诺夫
第一页,共25页。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zuìhòu)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
西蒙诺夫
第2页/共25页
第二页,共25页。
1949年10月9日,苏联文化代表团访问(fǎngwèn)北京大学,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汤用彤教授(前排左四)与西蒙诺夫(前排左五)等代表团成员合影。
第3页/共25页
第三页,共25页。
二战——苏德战事简介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tuìhuí)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
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民伤亡。
第4页/共25页
第四页,共25页。
故事情节
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pàohuǒ)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wén yì),复述课文。
第5页/共25页
第五页,共25页。
文章对哪些内容(nèiróng)进行了
不厌其烦的反复
描写?
不厌其烦(bù yàn qí fán)的反复
第6页/共25页
第六页,共25页。
炮火(pàohuǒ)
闪烁的蜡烛
老妇人的黑色围巾
老妇人的动作
……
第7页/共25页
第七页,共25页。
炮火(pàohuǒ)
1、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 2、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3、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4、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5、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6、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xiānqián)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第8页/共25页
第八页,共25页。
7、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8、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9、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xiānqián)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10、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11、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了。
第9页/共25页
第九页,共25页。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
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fēngkuáng),
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炮火(pàohuǒ)
第10页/共25页
第十页,共25页。
西蒙诺夫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