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1
诗歌鉴赏之抒情(shūqíng)手法
第一页,共32页。
一、直接(zhíjiē)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gǎnrǎn)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dāngrán)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
优点:感情直白显露,让人一目了然,
感染力强 。
第2页/共32页
第二页,共32页。
叙事(xùshì)抒情 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间接(jiàn jiē)抒情
托物言志(yán zhì) 借物抒情 托物寓理
用典抒情 咏史抒怀 咏史言志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古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景结情
景
事
物
二、间接抒情
第3页/共32页
第三页,共32页。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gǎnqíng)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第4页/共32页
第四页,共32页。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hónɡ sh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析: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hónɡ sh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1分),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2分)。
第5页/共32页
第五页,共32页。
乐景
乐情
哀情
哀景
2. 以景衬情
第6页/共32页
第六页,共32页。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fàngdàng)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乐景写(衬)乐情
问: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析:以诗人策马(cè mǎ)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第7页/共32页
第七页,共32页。
小重山(zhònɡ shān)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问: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
析: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gòuchéng)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情。
(二)哀景写(衬)哀情
第8页/共32页
第八页,共32页。
绝句 杜甫(dù fǔ)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三)乐景写(衬)哀情
问:全诗抒发(shūfā)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抒发(shūfā)的?
析:全诗抒发(shūfā)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第9页/共32页
第九页,共32页。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gǎnqíng),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本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
析:本诗在景物描写上寓情于景。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huānɡ jì)的景色。在景物描写中, 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
(yù qíng yú jǐng)(情景交融)
第10页/共32页
第十页,共32页。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学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