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11月17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2 -页共13页
在教室的标语禁止喧哗
欢迎来到招生考试网http://.,本文为大家带来《在教室的标语禁止喧哗》,希望能帮助到你。
学校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
在教室的标语禁止喧哗(一)
八年级第十二周养成教育
周龙梅
公共场合(校园内),请勿高声喧哗
中华民族素来注重礼仪。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古人就有“食不语,寝不言”的说法。
《礼记》中记述了孔子的话“夫礼之初,始于饮食”,也就是说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其中“毋抟饭”(别抢着吃)、“毋诧食”(咀嚼时不要出声)、“毋刺齿”(不要边吃边剔牙)等礼仪流传千年,一直为许多中国家庭所继承。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总体教育程度还不高,一些中国人缺少文明意识,没有把这些好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旁若无人地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完全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我想从老祖宗的儒家思想追根溯源,但怎么也找不到这样的文化根基。记得前些天看到一则消息:法国一位非常出色的女音乐家应邀来中国一城市演出。一些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乐感,把孩子都带到了音乐会场。结果时时有孩子尖叫、哭闹,时时有人起身离席出去休息、买吃的,这位优雅的女音乐家的表演被严重干扰,最后竟然被中国观众气哭了,导致演出半途终止了。读了这则消息,我实在为某些国人汗颜、脸红。音乐会这些场所怎么能带秩序意识还不强的小孩呢?而且,家长本身从小就给孩子做着这种“好”的榜样,孩子当然就认为当众喧哗习以为常了。
时间:2021年11月17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2 -页共13页
一次在开展的生活陋习调查中,“大声喧哗扰他人”这项陋习排名第六,%。大声喧哗,顾名思义就是发出大而且令人感觉不舒服的声音。
在个人空间里,无论怎样大声说话都不会引来其他人的不满。然而一些人却将这种大声说话的习惯带到了公共场合,大声与其他人交谈或是打电话,强迫周围人“分享”他的话,既打扰了别人,又弄得自己十分尴尬。
一、那么大声喧哗有什么危害呢?
大声喧哗严重破坏了他人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也容易造成飞沫传播,是一种对他人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吵闹声还极易对人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就拿在教室里自习为例,大声说笑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打破安静的学习环境,干扰他人正常学习。经常处在嘈杂的环境里,易使人急躁健忘。并且,轻微噪音可使人的耳朵受到伤害,极大的噪音能伤害人的脑神经。
不仅如此,吃饭时大声喧哗,容易让饭粒等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特别是在吃鱼和啃骨头时,容易让鱼刺、碎骨卡在喉咙里。同时,边吃饭边说笑,唾沫横飞,既不卫生,又影响健康。
二、所以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要知道,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是一个文明人的基本素质。
在我们的学校、医院、银行等,只要是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静”等字眼或条幅几乎无处不在,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呢?
时间:2021年11月17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3 -页共13页
由此联想到罗恩·克拉克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中,其中有三个细节都是针对公共场所怎样不妨碍别人来指导学生的行为的。
附:细节38:外出活动,进入公共场所时要保持安静。当我们集体外出,进入一座建筑物时,不能说话,甚至要安静到让人注意不到我们的存在。这同样适用于通常人们联欢会的任何公共场所,包括电影院,教堂,剧院等。
细节40:集会期间不要说话,也不得和你的朋友打招呼。不能四处张望,也不能试图吸引其他班同学的注意。我们必须齐心协力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我们是个集体,我们步调一致。
我们太需要向克拉克学习了,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使自己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在于细节。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精神”。无论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应该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心里经常装着别人的一双眼睛,也许大声说话的习惯会慢慢改掉,个人素质也会在这小事小节中得到提高。
我们呼吁:杜绝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使我们的生活更安静,更美好。
尤其是在校园里,校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都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中静下心学习。所以请大家为了他人着想,当你眉飞色舞、毫无顾忌的滔滔不绝时,请想一想,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附:学校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
,保持安静!
,益人利己。
时间:2021年11月17日
学海无涯
页码:第- 4 -页共13页
!
在教室的标语禁止喧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