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董氏谱系-word资料(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董氏谱系姓氏起源, 姓氏出现之前, 古人可有名无姓。逐渐产生之姓氏主要源于四: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少有源于它者。董姓来源有二: 其一,帝舜时有名董文者,乃黄帝之裔孙,被赐以董姓,其后人袭用之。其二,春秋时晋国有史官称董史,其后人以董为姓。、先祖存疑始祖其后之请, 郁二先祖, 仅有文字载而无坟茔。其虚实难以考评, 依据原家谱为慎重计, 以郁子廷玺为第一世,而将始祖士冕及清,郁先祖列于谱系之首。宗族家庙董氏家族分为南,北二家庙。共七门人。第一世廷玺先祖为北家庙首代, 有四子, 依长幼次序为大全, 大礼, 大朝, 大纪, 直系先祖大朝行三, 其后裔为北家庙三门人。南家庙具体情况不详, 但其首代当为廷玺先祖之胞兄弟。南家庙以始祖士冕为第一世, 以先祖清为第二世, 以先祖郁为第三世, 以廷玺先祖之兄弟为第四世, 帮南北家庙同代人在记世上相差有三,南家庙第四世相当于北家庙第一世。居地变迁始祖士冕系由外省迁居河北省丰润县(当时尚未将丰南县划出) 董各庄村, 时为明朝中末年迄今已 400 余年。后某世直系先祖( 约五到七世) 迁至杨家泊村。到十一氏祖阁( 或十世祖无泰) 又迁至清庄湖村。十, 十一, 十二世祖三代单传, 九世及期以上各世旁系祖之后裔仍居杨家泊及董各庄, 宣庄, 黄各庄等丰南南部, 以董各庄最多, 部分族人迁至外县,以丰润韩城,滦县为多。历世名人董氏为丰南大家庭历世名人众多,有数百人, 直系先祖中三世祖为光禄夫人, 四世祖为龙虎将军( 武进士)五世祖为拔贡(位于举人与秀才之间)十世祖为拔贡始祖传说据族人传始祖士冕之先祖为汉朝著名哲学家董仲舒之兄, 又传始祖弟兄四人。始祖行三, 其长兄居山东, 三弟居南方, 即原董必武先生之先祖, 四弟兄东北。谱系人数本谱系中十二世祖以上直系先祖名谭, 其后各世列总数计十三世四人,十四世 8 人,十五世 18 人,十六世 24 人,十七世 24 人。编谱补记民国早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族人曾修《董氏家谱》一部,共四卷,由两广总张人骏题写谱名, (张之祖母为董家之女) 后因某种原因散失, 有鉴与此。乃编本谱聊作弥补。谱系中十四世以上及部分十五世, 十六世资料基本源于对原家谱之记忆及祖父在世时所述, 本人略作补充, 其余资料为本人所搜集。董克允 始祖士冕清?郁? 第一世廷玺第二世大朝第三世永禄第四世用威第五世时雍第六世泽第七世正伦第八世尚东第九世? 第十世元泰第十一世阁第十二世家麟十三世桂荣行一字馨山号伯香十四世长行行一字杏坡号十里十五世天祜字受之善书法十六世伯允行一原名平允十七世巨河行一因生于东北巨流河而得名, 原来教师,善书法,颇具乃补祖风范十七世巨洋行二教师十七世巨湘行三原名巨川,原在医院工作十七世巨元行四十六世仲允行二字克明十四世福长行二字梅峰十五世天庆行一字余斋十六世文允字克勤十七世浩元行一十七世雪飚行二十八世东风行一十八世东雨行二十七世秋谨行三十五世天宝十四世学长行三字兰亭十三世桂新行二字一山号仲香又号馨谱,贡生, 九品登仕佐郎,终身从教至 70 余岁,曾创办本县首所义校专收寒家子弟, 桃李无数, 因此受封名誉五品衔, 遵化州(辖丰南, 玉田, 遵化三县) 知州授“教思无穷”匾额, 以彰其功。善书法,苏体。原配贺太夫人,十七岁病逝,无子女, 追赠为儒人。继室候太夫人, 育二女, 三十六岁

董氏谱系-word资料(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10425938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