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季羡林简介.ppt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季羡林简介
中文名:季羡林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临清出生日期:1911年8月6日逝世日期:2009年7月11日职业: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我出生在辛亥革命年代,经历过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等时期。作为“五朝元老”,我的一生见证了许多的历史,国内的、国外的,但从未看到过像目前这么好的一个时代。 ——季羡林 季羡林早年留学欧洲,上世纪40年代回国后,长期在北大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罗摩衍那》等。先生还是散文高手,各类作品总计上千万字。 他的学术研究范围涉及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唐史、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散文及杂文创作。
中国语言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1911年8月6 日。山东省清平县(现改归临清市)人。自幼就学于济南市,1930年毕业于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的研究生,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格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交通断绝,无法回国,即应聘在格廷根大学任教,(或称焉耆-龟兹语)。1946年初夏返抵上海,应北京大学之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季羡林于 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起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1979年起任中国南亚学会会长,1980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1年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1984年起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1985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季羡林精心研究中世印欧语言,有突出的成就。①在印度中世语言(包括阿育王碑铭用语、巴利语、俗语和混合梵语)形态学方面,他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他发现并证明印度中世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犍陀罗语的特点之一,著《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

季羡林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hljianjian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