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玉华中学初一语文张宇
一、教材分析:
《无题》是七年级上半学期的一篇古诗,根据《课程标 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 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以 及“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 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 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 现力的语言”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 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 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 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
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 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 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 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 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熟练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 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 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 、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
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
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 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 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 《才论》、《圣
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 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 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 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 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 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 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 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 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 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 《锦瑟》、《碧
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 绵悱恻的爱情
《无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