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历史“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课题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主备人
包玉凤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时间
2013、11、2
地点
政史地组
所需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俄国进行了改革,同时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说明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 2、第一课时:展示交流 3、第一课时:反馈巩固
教学流程
内 容
札记
自
主
学
习
1、下列关于17—18世纪俄国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盛行封建农奴制 B。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
C、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俄国从18世纪开始对外领土扩张
2、下列不属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的是( )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B。不许买卖农民
C.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 D。农民完全获得了自由
3、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削得一干二净。”这句话适合对下列哪次改革的评价( )
A.戊戌变法 B。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 D。大化改新
4.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择点,这主要是指它使俄国( )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 D。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
5.1861年的改革后,俄国近代化的脚步依然沉重的主要原因是( )
A.1861年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在封建残余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缓慢 C。改革后的农民一贫如洗
1、提前发放导学案,学生能独立完成导学案预习。
2
D.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
6.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评价:……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 (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
A。解放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 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7.“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地掠夺。“这里列宁评价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